說《圓覺經》3 :《圓覺經》說甚麼?
– 談錫永
《圓覺經》受到華嚴宗與禪宗的重視,在古代,這本經可以說是該兩宗的根本經典,那麼,這本經究竟說甚麼法義,以致受到這兩大宗派的推崇。如果要簡單了解本經法義,筆者覺得可以由本經的五個經題來理解。
釋迦在本經中親口說出五個經題──
- 大方廣圓覺陀羅尼
- 修多羅了義
- 秘密王三昧
- 如來決定境界
- 如來藏自性差別
現在就此五個經題略作解說。
- 大方廣圓覺陀羅尼,「大方廣」(maha-vaipulya)是一個法門,包含小乘、菩薩乘、佛乘的系列教法,所以稱之為「大」。在佛乘教法中, 演說法身、法智、法界,此三者同一境界而無異,此境界亦即是如來的內自證智境界,建立為法身、法界。法身、法界其大無礙,所以亦稱為「大」。「方」是 「正」的意思,說一乘實相,是以為「正」。「廣」是說如來法身的周遍、如來法身功德的周遍,周遍法界無處不在,這便是「廣」。本經具大、方、廣的功德,並 依此功德而說圓覺,這便是本經的主旨。稱為陀羅尼,意思是「總持」圓覺教法。
- 修多羅了義,依漢語句法,其實應該譯為「了義修多羅」,意思即是了義經。釋迦說法有了義有不了義,不了義是依言說來說,了義則依言說以外的密意來 說,本經既為了義經,所以便應該離開言說來理解密意。例如,「圓覺」可以理解為圓滿的正覺、圓滿的本覺,但其密意則是指示如來藏。倘若依言取義,讀經時只 求理解「圓覺」,而不知由言說來理解如來藏,那便失去密意,這是讀本經時須要注意的事。
- 秘密王三昧,三昧即是「定」,亦名「等持」,本經所說是修「秘密定」,而且所說至高無上,所以稱為「王」。也即是說「秘密王三昧」其實是「秘密三 昧王」。甚麼是「秘密定」(秘密三昧)呢?凡觀修法界,都稱為甚深秘密,因為此觀修遠離識境,進入智境,也可以說是脫離世間,進入出世間的境界。甯瑪派有 一個《秘密藏心髓》的教法,所修便亦是現觀法界。本經說觀修時,完全是說秘密定的觀修,這也是本經之所說。
- 如來決定境界,簡單來說,「不變」便是決定,所以「如來決定境界」,便即是「如來無變異境界」,本經說法界即是說如來法身,也即是說佛內自證智, 因為法身、法智、法界三者無分別,這無分別,釋迦在很多經典中都有詳說,眾生成佛,亦必須現證身、智、界三無分別才能圓成,所以說此三者及說三無分別,便 是本經的主要內容。還有一點很重要,現在一說到如來法身,很多人便認為可以建立為「本體」,既有「本體」,那便有空與不空的問題、如來法身實有非實有的問 題,因此便將如來法身、法智、法界的教法,視為「非佛說」。在他們心目中,華嚴、天台、禪宗、密宗都應該打倒,這便是末法時代的現象。學人「依人不依 法」,所以這種邪見便由於「依人」而相當流行。本經當然亦在打倒範圍之內。
- 如來藏自性差別,最後,佛終於提到「如來藏」這個名相,說本經是演譯如來藏自性,這便有歸結本經的意味。簡單來說,如來藏是如來法身的境界,亦即 是佛內自證智境界,在這境界上,恆常有識境(世間)隨緣自顯現。如來證智的智境與心識境界(世間)雙運,那便是如來藏。所以如來藏實在只是一個境界,也可 以說,即是上文所說的「如來決定境界」,本經即顯示如來藏的自性(其實應該說是「本性」或「體性」)。華嚴宗的如來藏緣起與法界緣起,都與本經的說法相 通,互不相違。
以上僅根據經題來說本經之所說,其詳,將於下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