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瑪派叢書

甯瑪派叢書-見部(8)
勝利天鼓雷音:
金剛乘教法史

作者:敦珠法王 造論
譯者:許錫恩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9日

本論以歷史為綱、以教法為緯,其中第四至六品,更是全書的精華所在,所載各祖師、大德的傳記,除了很多不見於現有漢譯著述外,內裡所記的祖師言行、關乎甯瑪派法義的,亦所在多有。能得讀本論,可說是甯瑪派學人的福報。

敦珠法王在本書八品中,首先根據甯瑪派的見地,敘述佛法如何由釋迦牟尼佛陀傳弘人世 (第一品),及三內續 (摩訶、無比、和無上瑜伽)在天竺流傳的情況(第二品),復如何傳入藏地(第三品);繼而法王以三內續為經,依心部、界部、口訣部為緯,編述一系列祖師的傳記(第四品);第五品則為久遠教傳諸祖師的傳記,法王或據氏族的傳承、或據教法(如普巴金剛)的傳承,分別開列其中所屬祖師的經歷;第六品是伏藏(又稱極近巖傳)祖師的傳記,詳述了廿四位甯瑪派伏藏師的生平,和他們曾取出的伏藏名目。眾位伏藏師當中,不乏其他宗派的代表人物,如五世達賴喇嘛等;法王在第七品中,一力為甯瑪派的見地、教法等辨誣,從中可讓我們由另一角度領略甯瑪派教法的廣大和深邃;在最後的第八品,敦珠法王以藏曆六十勝生周為主,編列由佛陀入湼槃(本派定為公元前881年)至法王著書之年 (公元1962年)止,藏地甯瑪派各重要祖師降生年份及歷史大事,要言不繁;書末法王則以開列其資料來源、結頌回向和後跋來作結。書末附錄談錫永上師於1972年編纂的〈西藏密宗編年〉,稍加修訂,亦可配合本論之用。

本論敍述教法歷史固然重要,然而其中卻說及種種法系,即足以令讀者理解各種法系的關聯,這對於理解藏密教法相當重要,研究藏密的學者,應該將之看成為「法系索解」,普通讀者亦可由此知道許多密法的名相,知得愈多愈不易為人所誤。除此之外,由本書敍述的祖師傳記,即能理解觀修的次第。書中說及一些上師,致力攻一難關,及至得空行母之助才能渡越,讀者假如修密,便應該將祖師的難關看成是自己的難關,可以檢討自己是否真的已能越此難關,抑或是並未超越而自以為超越,這樣就可以鞭策學人,腳踏實地來觀修密法。

網上訂閱

5-7甯瑪派叢書-見部(7)
善說顯現喜宴:
甯瑪派大圓滿教法

作者:敦珠法王 造論
譯者:談錫永、許錫恩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01日

本書為近代甯瑪派(rNying ma pa)法王敦珠甯波車.無畏智金剛(bDud ‘joms rin po che, ‘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 1904-1989)所造論,藏名gSang sngags snga ‘gyur rnying ma ba’i bstan pa’i rnam gzhag mdo tsam brjod pa legs bshad snang ba’i dga’ston,譯言《密咒舊譯甯瑪派教法安立簡軌.善說顯現喜宴》。

全書分為四品。第一品抉擇「輪法與槃法」,即是抉擇外乘與內乘。外乘為不入解脫道的世間諸宗派,內乘為佛家。

第二品說佛三身自性如何安立。於法身,說普賢王如來,即是法界、即是如來藏。由法身可建立五智,如是安立報身自性。至於化身,說為四種:一自性化身、二調伏有情化身、三種種不同應化身、四大圓滿應化身。此為不共說。

第三品說「性相因乘」,此即聲聞、緣覺、及大乘三乘。由此演說四部宗義,即毗婆沙、經量、唯識、中觀宗等四部。

第四品說「密咒果乘」。說為「果」,因必須明觀修之道然後始能證果,故起首即說「以果入道」,與性相乘之「以因入道」作差別。論主廣引經續以為證成。於此為本論心髓,讀者若欲澈知甯瑪派之基道果者,應再三細讀。

網上訂閱

5-6甯瑪派叢書-見部(6)
幻化網秘密藏續釋:光明藏

作者:不敗尊者造論、談錫永釋
譯者:沈衛榮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0日

《秘密藏續》(Guhyagarbhatantra)的藏傳釋論,有十餘部之多,概言之,可分為「共同廣大」與「不共甚深」兩大傳規。前者將《秘密 藏續》作為大瑜伽續來詮釋;後者則以無上瑜伽、即大圓滿法的見地來釋義,此為絨宋班智達法賢(Rong zom pa Chos kyi bzang po, 十一世紀時人)、龍青巴尊者(Klong chen rab ’byams pa, 1308-1363)等大師之無上意樂。

《秘密藏續釋論.十方除暗總義.光明藏》(Gsang ’grel phyogs bcu’i mun sel gyi spyi don ’Od gsal snying po)乃近代甯瑪派祖師文殊勝海不敗尊者(’Jam mgon Mi pham rgya mtsho, 1846-1912)所造。此論實依龍青巴尊者《十方除暗》(Phyogs bcu mun sel)大疏之意趣而作論述,並據諸佛密意以無上瑜伽之大瑜伽(Ati-Maha)的角度來詮釋論義。

《秘密藏續》共分二十二品,各與基、道、果三續相應。本論即分十一事(見地、等持、行持、壇城、灌頂、誓句、修證、供養、事業、手印、密咒)以 詮釋此三續,如是貫通根本續的密義,亦通釋餘續。因此,一切密續的脈絡,均可藉之通達瞭知。若再配合實修儀軌,則能入甯瑪派密咒道見修之門。

網上訂閱

5-5甯瑪派叢書-見部(5)
無修佛道

作者:摧魔洲尊者
譯者:許錫恩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09年9月4日

《現證自性大圓滿本來面目教授.無修佛道》(Rang bzhin rdzogs pa chen po’i rang zhal mngon du byed pa’i gdams pa ma bsgom snangs rgyas bzhugs so)由大伏藏師摧魔洲尊者(bDud ’jom gling pa, 1835 -1904)所發掘,乃大圓滿教授中,最稀有典籍之一。全論乃大圓滿口訣部立斷(且卻khregs chod) 法門之重要指示﹐分見、修、行、果四門論述修證本來面目的階梯。

此論亦簡名《淨治明相》(sNang sbyang),即修治明相令得清淨之意,修證本來面目次第,由有修持而無修持、由有整治而無整治、由有行持而無行持、由有證量而至無所得,次第井然。 「大圓滿」道法,以直指本來面目為建立見地的手段,此同於由菩提達摩(Bodhidharma)大師傳入漢土的教法。因此我們可以說,祖師禪與大圓滿實同 一旨趣,同一趨歸,唯漢土祖師禪則由最高處入手,不同藏密之由下趨上,若謂宗風不同,即此而已。由是「淨治明相」的法門,便有很重要參考價值。

敦珠法王無畏智金剛(’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 1904-1987)乃摧魔洲尊者之轉生﹐曾為本論造一攝義科判﹐題為《大圓滿立斷淨治明相攝義科判》(rDzogs chen khregs chod snang sbyang gi bsdus don sa bcad bzhugs)﹔此外﹐又為本論造一簡明釋義(’chad pa)。本書亦附有此二論之漢譯﹐並由談錫永上師撰寫導論﹐讀者由是能得窺甯瑪派所傳之不可思議法門次第止觀教授。

網上訂閱

5-4甯瑪派叢書-見部(4)
決定寶燈

作者:不敗尊者
譯者:談錫永, 邵頌雄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09年7月24日

《決定寶燈》為不敗尊者(Mi pham rgya mtsho, 1846-1912)藉提出七個甚深問難,與當時惡意批評大中觀見地的餘宗學者作見地上的討論,以回護自宗。此七個問難如下:
1. 據二遮遣說何見
2. 二乘證否二無我
3. 定中需持境相否
4. 定為修觀抑修止
5. 二諦以何為要義
6. 異受以何為共境
7. 中觀立宗抑不立

產生本論的背景,是由於十九世紀時有部分噶丹寺學人不善學祖師的見修,將見地與修持割裂,於是將前輩的論著斷章取義,用以恣意批評藏傳佛教中其他宗 派的見修。由是掀起宗派融和運動(ris med),藏密各派融和,對抗當時對各派猛烈評擊的風氣。本論其實亦有這個意趣。而本論主要依甯瑪派“現空雙運”的甚深見地為方便,論說自宗在基、道、果 上的觀點。

網上訂閱

5-3甯瑪派叢書-見部(3)
辨法法性論及釋論兩種

譯者:談錫永 邵頌雄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09年2月13日

《辨法法性論》(Dharmadharmatāvibhaṅga)乃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Yogācāra)的根本論典之一。然而,自陳那 (DignAga)、護法(Dharmapāla)一系的「唯識學派」(Vijñānavāda)興起以後,傳統「瑜伽 行古學」的教法即成沈寂,甚至一些主弘瑜伽行古學法義的論典,如《辨法法性論》及《寶性論》(Ratnagotravibhāga)等,亦曾失傳。

玄奘法師當年未曾譯出本論,而漢土所傳的瑜伽行教法亦僅成立唯識﹔但若據藏傳佛教,則本論已超越唯識範圍,其論旨實契合瑜伽行古學的教法精華。 今新譯據藏文重翻,為漢土的「瑜伽行派」研究開展新的一頁,不但澄清瑜伽行教法的內容,且著重由實修層次來理解論旨,令本論與佛家觀修配合無間。

本書亦有專章對勘《辨法法性論》的漢藏諸譯,並附上印度論師世親菩薩(Vasubanddhu)與藏密甯瑪派近代大學者不敗勝海尊者(Mi pham rgya mtsho)為本論所造釋論的翻譯;復依甯瑪派了義大中觀見地來詮釋本論,詳明悟入法性的次第與現證無分別智的法門、點出修道的機理,甯瑪學人讀來更覺親 切。

網上訂閱

5-1甯瑪派叢書-見部(2)
甯瑪派四部宗義釋

作者:敦珠法王
譯者:談錫永、沈衛榮、邵頌雄、許錫恩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4日

〈甯瑪派四部宗義要略〉摘譯自敦珠法王無畏智金剛尊者之《密咒舊譯教法安立簡論˙顯現善說喜宴》。

本書附有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造的《口訣見鬘》(Man ngag lta ba’i phreng ba),抉擇外宗、內宗,於內宗更抉擇九乘,所以是很重要的論典。論中更說明「四種證悟」、與生起、圓滿、大圓滿三部法,要言不煩,即是並非修密的行人, 亦宜理解以作參考。更附錄智軍(Ye shes sde)的《見差別》(lTa ba’khyad par)及吉祥積(dPal brtsegs)的《見次第說示》(lTa ba’i rim pa bshad pa bzhugs)。這是佛法傳入西藏初期的兩部宗義書,故亦作為附錄,令學者知於古代如何判別宗義。

由於〈甯瑪派四部宗義要略〉中實未說九乘次第,所以亦將談錫永〈九乘次第略說〉一文作為附錄。這雖然是附錄,但這其實是本書重要組成部份。

網上訂閱

5-2甯瑪派叢書-見部(1)
九乘次第論集《佛家各部見修差別》

作者:敦珠法王
譯者:許錫恩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10日

甯瑪派以九乘次第說修習,由小乘有部(毘婆沙部)起修,而至甯瑪派的「大圓滿」法門,悉依根器而建立修習。這應是西元八世紀時,由印度傳入西藏的修持系統,而且是屬於「瑜伽行中觀」的系統。這修習系統,如今只有甯瑪派將之保存。

這法門殊勝之處,在於不高高立一見地,且依此見地而高高修習。甯瑪派學人即使只修聲聞乘的止觀,上師亦許可,只會提醒其學人於建立「出離心」外 尚須建立菩提心,引導其趨向菩薩乘;同樣,對修習菩薩乘(如四無量心、六波羅蜜)的弟子,亦只會提出須修「瑜伽行」然後始能證得清境見,如是即引導其趨向 四部瑜伽(密法),期依次第現證究竟實相。

網上訂閱

 

5-11甯瑪派叢書-修部(4)
六中有自解脫導引
蓮花生大士 巖藏

事業洲尊者 巖傳
談錫永 繙譯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11年8月5日

本論為事業洲尊者(Karma gling pa, 1376/7-1394/5)取得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的巖藏法《寂忿密義自解脫深法》(Zab chos zhi khro dgongs pa rang grol)中之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整個巖藏法,以觀修寂靜尊及忿怒尊而開發行者的本覺光明,以及令行者證認本來清淨的境界,是故標題名為「寂忿密義」。至 於「自解脫」,則為甯瑪派大圓滿法門的意趣。大圓滿見以輪□一切法皆為體性本淨的「自顯現」。此法門為行者提供認知自顯現的次第修習。若能證知一切法為自 顯現,是即能自解脫。

《寂忿密義自解脫》全部法典,共分七個部份,其中有關「圓滿次第」的教授,即為本書所譯之《六中有圓滿次第導引》(rDzogs rim bar do drug gi khrid yig)。

六個中有,當以「生死一如」的觀點來認識。其中,「生」的三中有為「處生中有」(skye gnas bar do)、「夢幻中有」(rmi lam bar do)、「禪定中有」(bsam gtan bar do),「死」的三中有為「臨終中有」(’chi kha bar do)、「法性中有」(chos nyid bar do)、「受生中有」(srid pa bar do)。兩組修習都依能得法、報、化三身的解脫果而建立。

網上訂閱

5-10甯瑪派叢書-修部(3)
幻化網秘密藏續

導讀:談錫永
譯者:沈衛榮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6日

《秘密藏續》是藏傳舊譯密咒的根本大法,也是大圓滿法的根本所依。近年於東西方廣泛流傳的中有法門,其所依據《寂忿密意自解脫甚深法》中的一百寂忿本尊壇城,追本溯源也必以《秘密藏續》為其最直接的根源。

本書所介紹的《秘密藏續》是一部舊派的根本經典之一。《秘密藏續》藏文標題為gSang ba snying po,或gSang ba’i snying po, 梵文標題則為Guhyagarbha。其藏文標題則具名為《秘密藏唯一決定金剛勇識幻化網》(gSang ba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 rdo rje sems dpa’ sgyu ’phrul drva ba)。據說此續於八世紀時從印度傳到吐蕃。其原版當是以梵文寫成,然已於西藏佛教後弘期時軼失。因此於西藏的學者中曾引發了對其真實性的激烈爭論,一直 到其原本之梵文手稿於十三世紀時終於在桑耶寺(bSam yas)被重新發現才告終止。不過,舊派的支持者從來不曾懷疑本續的真實性,是故便形成了為本續文字背後的甚深微妙法義作闡釋的豐富詮釋傳統。

書中除了提供了《秘密藏續》以及《吉祥秘密藏後續》的翻譯外,還有談錫永上師對本續從實修角度而寫的導論,以及沈衛榮對《秘密藏續》於西藏傳播 的深入研究。為了能更清楚理解《秘密藏續》這部經典,沈衛榮還特別引用了西藏佛教史上兩位傑出學者的釋論。第一位是龍青繞絳巴(Klong chen rab ’byams pa, 1308-1364), 而另一位則是東藏的學者文殊勝海不敗尊者(Mi pham ’Jam dbyangs rnam rgyal rgya mtsho, 1846-1911)。

《秘密藏續》的見地,傳統教傳派以之為「大瑜伽續」的層次,視其為大瑜伽體系「十八大續」中最根本的一續,但巖傳派則多依絨宋法賢與龍青巴的觀 點,以之為「無上瑜伽之大瑜伽」。及至不敗尊者的釋論《光明藏》(‘Od gsal snying po)弘揚以後,採取這見地的人便更多了,可以說已經成為主流。

網上訂閱

5-9甯瑪派叢書-修部(2)
大圓滿前行及讚誦

作者:邵頌雄、許錫恩、釋迦比丘念慈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9日

《大圓滿廣大心要》(rDzogs pa chen po klong chen snying thig)整個伏藏,由無畏洲尊者(’Jigs med gling pa, 1729-1798)取巖,所有法彙都屬於密意藏 (dgongs gter)。至於《敦珠新伏藏》 (bDud ’joms gter gsar,漢土習慣譯作《敦珠新寶藏》),包含八個教法系統,前四由摧魔洲尊者(即敦珠一世,bDud ’joms rin po che I)取巖,後四則由無畏智金剛尊者(’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 1904-1987,即敦珠二世)取巖。 摧魔洲尊者的四個教法系統中,前三屬於密意藏,後一屬於地藏 (sa gter);至於無畏智金剛尊者的四個教法系統,則全屬密意藏。本書主要以《廣大心要》的前行法為例,輔以《敦珠新伏藏》的部分讚頌,以說明甯瑪派前行修 習的理趣,以及《廣大心要》前行修習與整個《廣大心要》伏藏法門的關係。

甯瑪派的前行修習,分共與不共兩部分。共前行的觀修,主要為行者建立出離心。其修習固然可以依儀軌念誦,但其精華卻不在於形式上背誦儀軌的頌 文,而在於令行者厭離輪迴、歸心於法。不共前行的觀修,主要為行者建立菩提心。皈依的修習,乃生起菩提心的基礎;於生起菩提心後,經過行者深切的懺悔除 障、積集兩種資糧、斷除凡庸心對自我的執著,於上師瑜伽的修習中,即能初證智悲雙運的菩提心。

本書中《大圓滿廣大心要前行念誦儀軌.能顯遍智妙道》一篇,乃嚴定法師的譯本。嚴定法師此譯,依根桑澤程上師的傳授而稍作編訂,較原來的儀軌略 為精簡。談錫永上師昔年蒙屈文六上師(1883-1972)傳授此修習,其後復得敦珠法王依敏珠林的傳規授以口訣。談上師重行整理嚴定法師的儀軌時,亦把 此等口訣有關抉擇的部分寫下,附於儀軌的註文。至於《敦珠新伏藏》的前行儀軌與讚頌,談上師於一九九五年六月,獲法王哲嗣及心子山藩甯波車來信,以敦珠新 伏藏持法身分,囑予把《新伏藏》的前行部分譯為漢文。談上師乃命弟子邵頌雄翻譯,並為其講授法義及潤飾文字。邵譯主要依Yeshe Melong出版的英譯本而翻,今亦附上藏文原文以供比對。

網上訂閱

5-8甯瑪派叢書-修部(1)
大圓滿心性休息導引

作者:龍青巴尊者造論
譯者:談錫永
出版:全佛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09日

《大圓滿心性休息》(rDzogs pa chen po sems nyid ngal gso)為甯瑪派祖師龍青巴尊者(Klong chen rab ’byams pa, 1308-1364/69)所造,內容涵攝小乘教法中「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受是苦」的具體修習,大乘顯宗四無量心與願行兩種菩提心的實際觀 修,外密事續、行續、瑜伽續的修習綱領,以及內密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中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與生圓雙運的觀修法門。本譯註另譯出此論的自釋論《三住 三善導引菩提妙道》中共一百四十一導引,其中九十二導引配合顯三乘止觀,二十二導引配合密乘四續部生圓次第修習,二十七導引配合大圓滿加行的不共止觀法 門。

本論分十三品,總述九乘次第的修習綱要,涵括聲聞、緣覺、菩薩三共因乘,事續、行續、瑜伽續外密三乘以及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內密三乘之義理與止觀修習綱領。全論說理明暢,深受歷代學人重視。

網上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