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答辯音菩薩問,說二十五種修習方便,前已說十種,今則說交絡修的第二組。即以三摩缽提為首的第十一種至第十七種。
前已說先修奢摩他時非唯修奢摩他,只是主修奢摩他而得靜慧果,今說先修三摩缽提,當然亦非唯修三摩缽提而不及其餘,只是主修三摩缽提得離幻果。
第十一種,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行者因修三摩缽提而得見一切法如幻,由是離幻,則能依如幻作事業(前已說,如觀修息增懷誅四種事業),於是後修奢摩他而入靜觀,由靜入清淨覺心,便是這種菩薩行。
在密乘修習中,觀修圓滿法至究竟,已能現證如來法身功德周遍一切世間,便可依觀修的功德來作事業以利益眾生。倘若行者自覺作事業時防礙靜慧,如不能究竟入靜而作事業,則應更修奢摩他而入靜觀,於是靜幻雙運而成寂滅,這便是如幻如化的境界。
第十二種,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如前,行者修三摩缽提已得離幻果能作事業,倘不由靜觀而入湼槃,則可由禪那取寂滅、斷煩惱而入湼槃。這跟單修三摩缽提得入湼槃的行人不同,他們可以由離幻而起清淨慧,由作如幻事業而得寂念,現在這種行者則須更藉禪那力而入湼槃。
在密乘修習中,則如修圓滿法得事業成就的行人,須更修生圓雙運來去除對事業法的執着,這對修習忿怒尊法門的行人來說實為重要,否則便容易執着於忿怒尊法門,樂此不疲。
第十三種,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前一種行人不須由靜觀而入湼槃,這一種行人於離幻後尚須入靜觀,否則便不能生起本覺而成寂滅,所以便須於修三摩缽提之後,修禪那之前,還須更修奢摩他。於修奢摩他時,他們雖作種種事業,仍能一心不動,然後才修禪那,這樣便能寂滅湼槃。
在密乘修習中,修圓滿法成就的行人,更交替主修奢摩他以求起靜慧,這時便等於是靜幻雙運,當後修禪那時,便超越靜幻雙運而得成就。可以舉一個淺化了這重修 習的例子,如觀陽燄,於三摩缽提見水相如幻、燄相亦如幻,倘不隨幻相而觀,唯心所自見,這便可以說是初步的靜幻雙運相,若在此境界中修禪那,便有初覺生 起。通過這個例子,或容易令讀者理解這種觀修法門。
第十四種,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行者觀修三摩缽提,即住在如幻境中,能作種種事業,復求於幻中離幻,未能圓成,於是復修禪那,藉禪那力離幻,但此時離幻多落於作意,是故離幻而未能得靜, 於是便須後修奢摩他,安住於止的境界,由是心意便能不動而至靜,由是而得湼槃。這是動後之靜,與前一種靜後之動不同,兩種不同便是用不同的交替來達至究 竟。
在密乘修習中,此如修圓滿次第,種種光明變化未得自然,便須修生圓雙運來離去對變化的執着。由於行者多有作意而離執着,是故便須更修生起次第,將光明變化 的相與本尊慢的意雙運,此時便能自然生起一不共的圓滿法光明,這便可以視為由明覺生起明慧,於究竟時,此「明慧」便即是明覺。
第十五種,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行者於修三摩缽提種種如幻時,若不能靜中離幻,又或者離幻時落於靜的作意,那麼便須要再齊修奢摩他、禪那來作交替。這時須要注意,所謂齊修,其實是先修奢摩他,然後持着奢摩他的境界來修禪那,然後於觀修境界中離靜的作意而離幻。所以這種觀修,是作意於靜的對治。
在密乘修習中,若行者作意於由本尊慢起光明,便容易犯離幻時着意於靜的作意。這時索性修止,任本尊慢自然生起,再修生圓雙運,離本尊慢的執着,同時離如幻光明的執着,那便可以由寂滅而得成就。
第十六種,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作這種觀修的行人,能由觀修如幻而離幻時得靜。於此須知,離幻而得靜並不是很容易的事,因為一着意於離幻,或一着意於得靜,便二者俱失。同時齊修三摩缽 提、奢摩他,也很容易落邊。所以,便要將此齊修與禪那交替。齊修時落邊,後修禪那時便可以調整到兩邊都不落。必須兩邊不落,生起的才是本覺。
在密乘修習中,以修圓滿法為主,齊修圓滿法與生起法。這裏的齊修,是修圓滿法時,觀修圓滿的生起;於修生起法時,觀修生起的圓滿。於齊修得生起離言的覺 性,便後修生圓雙運,此如先見手掌而知手背,先見手背而知手掌,於是即離對手背手掌的認知,唯見一手。在修密時,這是很常見的觀修交替。
第十七種,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這種觀修,起如幻觀,復入寂滅而離幻。這時,種種如幻變化唯成寂滅,那便失去靜幻雙運(生圓雙運)的境界,因此便須後修奢摩他,將寂滅境,藉奢摩他生起的境界而成止觀雙運,這時的境界,便不執着於寂滅,這才是真正的禪那。
在密乘觀修中,有些行人於修圓滿次第時,已着意於觀修生圓雙運來交替,這即是他們唯用圓滿法與生圓雙運的交替,對生起次第過份不着意。例如,修生起法時, 唯着重於生起的圓滿,那麼,當與生圓雙運齊修時,便很難證入如來法身功德。一如螢光屏上的影像,唯與螢光屏雙運,可是卻未現證螢光屏,亦未現證螢光屏的功 能,那麼,便須修影像的生起來作補救。又例如唯知月在水中,可是卻未修水波的相續,這時便須觀修月影,由月影的相續來悟知水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