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圓覺經》9 : 釋迦教修如幻三昧
– 談錫永
釋迦答普賢菩薩三問,實在是教導如何觀修如幻三昧(如幻定)。
教授之初,先指示一切幻化,皆由「如來圓覺妙心」生起。幻化出來的現象雖幻,但生起這些現象的「圓覺妙心」則非幻。
甚麼叫做如來圓覺妙心?這裏說的「如來」,實指眾生心中本具的佛性,亦即如來法身本住眾生心。華嚴宗說此本心為「不動隨緣」。法身體性(佛性)不動,但卻有隨緣之用。甯瑪派即說此為如來藏,如來藏的智境不動、無變易、不受污染,然而卻可以生起識境,這些識境依智境為基,隨緣自顯現。二者說法其實相同,只是華嚴宗並未強調如來法身為佛內自證智境。
「圓覺妙心」即是本具圓覺的妙心,因為不可思議,所以說之為妙。諸幻由此心生起,但此心本具的圓覺無變易,只是隨緣而覺諸幻,這便與如來的不動隨緣相應,是故即將此「圓覺妙心」稱為「如來圓覺妙心」,更形象一點,便說眾生心中都有如來法身,或說眾生心中都有如來藏。
種種幻化實在是隨緣而生,以如來圓覺妙心為因,無明為緣,於是生種種幻,《大乘起信論》便將此如來圓覺妙心比喻為海,無明比喻為風,風吹海水生起波濤,這些波濤便是種種幻化。波濤滅時海水不滅,所以諸幻滅時覺心不滅。知道這一點十分重要,這是觀修如幻的關鍵,下來答諸菩薩所問時,都以此為關鍵,所以觀修幻心,不是滅心,只是離幻,諸幻都離,心便起覺。
然而如何離幻,釋迦答得很簡單,「知幻即離」,知道心所緣境都是空華、都是幻相,那麼便能同時離幻,此如夢醒時知夢便能同時離夢。這便是頓悟頓證。
釋迦所答如是,說為「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由此開示便引起下來普眼菩薩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