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續部總建立廣釋導讀導讀者:談錫永出版社:全佛試讀章節:密續部總建立廣釋導讀─別序 |
目 錄 |
|
| 卷首語 | 1 |
| 《佛家經論導讀叢書》總序 | 2 |
| 別序 | 5 |
| 第一篇:導讀 | 7 |
| 一、釋題 | 8 |
| 二、歷史 | 9 |
| 三、格魯派的創立 | 11 |
| 四、關於「如來藏」 | 13 |
| 五、密法系統的新建立 | 15 |
| 六、本論結構 | 17 |
| 七、論主小傳 | 18 |
| 八、後記 | 19 |
| 參考資料 | 20 |
| 第二篇:釋正文 | 21 |
| 敬禮 | 22 |
| 甲一 大師世尊成佛之建立 | 23 |
| 乙一 聲聞部說 | 23 |
| 乙二 大乘說 | 24 |
| 丙一 波羅蜜多乘說 | 24 |
| 丙二 密咒乘說 | 25 |
| 丁一 瑜伽密乘說 | 25 |
| 戊一 釋迦親及佛密說 | 25 |
| 戊二 慶喜藏說 | 26 |
| 戊三 五種現證菩提 | 26 |
| 己一 第一現證菩提 | 26 |
| 己二 第二現證菩提 | 27 |
| 己三 第三現證菩提 | 27 |
| 己四 第四現證菩提 | 28 |
| 己五 第五現證菩提 | 28 |
| 丁二 無上密乘說 | 29 |
| 甲二 轉法輪相 | 31 |
| 乙一 轉波羅蜜多乘法輪相 | 31 |
| 丙一 正轉法輪 | 31 |
| 丁一 初轉法輪 | 31 |
| 丁二 次轉法輪 | 32 |
| 丁三 末轉法輪 | 33 |
| 丙二 沒後結集 | 34 |
| 丁一 如來經教 | 34 |
| 丁二 第一結集 | 36 |
| 丁三 第二結集 | 37 |
| 丁四 第三結集與部派分裂 | 39 |
| 丁五 大乘結集 | 40 |
| 丙三 造論解釋 | 40 |
| 丁一 四外明 | 41 |
| 戊一 因明 | 41 |
| 戊二 聲明 | 41 |
| 戊三 醫方明 | 43 |
| 戊四 工巧明 | 43 |
| 丁二 內明 | 43 |
| 戊一 解釋初轉四諦法輪之論 | 44 |
| 己一 正釋見分之論 | 44 |
| 己二 正明行分之論 | 45 |
| 戊二 解釋第二轉無相法輪之論 | 46 |
| 己一 正釋見分之論 | 46 |
| 己二 正釋行分之論 | 48 |
| 己三 等釋見行二分之論 | 48 |
| 戊三 解釋第三轉善辨法輪之論 | 49 |
| 乙二 轉密咒乘法輪相 | 50 |
| 丙一 事續建立 | 50 |
| 丁一 事續差別建立 | 50 |
| 戊一 事續各部──出世部 | 51 |
| 己一 如來部 | 51 |
| 己二 蓮花部 | 57 |
| 己三 金剛部 | 59 |
| 戊二 世間部 | 60 |
| 己一 珍財部 | 60 |
| 己二 藥叉部 | 61 |
| 己三 餘世間部 | 61 |
| 戊三 總事續 | 61 |
| 丁二 事續灌頂及受戒建立 | 62 |
| 丁三 得灌頂受戒後修道建立 | 66 |
| 戊一 有念誦靜慮 | 67 |
| 己一 四支念誦加行 | 67 |
| 己二 四支念誦正行 | 67 |
| 庚一 修自生起而作承事 | 67 |
| 庚二 修前生起六支 | 72 |
| 庚三 四支念誦總說 | 77 |
| 己三 四支念誦後行 | 79 |
| 戊二 不待念誦靜慮 | 80 |
| 戊三 善承事已修悉地法 | 81 |
| 丙二 行續建立 | 82 |
| 丁一 密續之區別 | 82 |
| 丁二 學道之次第 | 83 |
| 戊一 受戒後初修承事 | 83 |
| 己一 有相瑜伽 | 83 |
| 己二 無相瑜伽 | 84 |
| 戊二 善承事已修悉地法 | 84 |
| 丙三 瑜伽續建立 | 85 |
| 丁一 轉瑜伽續法輪相 | 85 |
| 丁二 學道之次第 | 88 |
| 戊一 四印訓釋 | 88 |
| 戊二 差別 | 88 |
| 戊三 次第 | 89 |
| 戊四 印定修習及其利益 | 91 |
| 戊五 印定之法 | 91 |
| 丙四 無上瑜伽續建立 | 94 |
| 丁一 二續分立 | 95 |
| 丁二 分立之義 | 95 |
| 戊一 破遣他宗 | 95 |
| 己一 由結集分立 | 95 |
| 己二 由所詮義分立 | 96 |
| 己三 由請法者分立 | 97 |
| 戊二 安立自宗 | 98 |
| 丁三 修所詮義 | 100 |
| 戊一 能成熟之灌頂道 | 100 |
| 己一 灌頂所依壇城之相 | 100 |
| 己二 行灌頂阿闍梨之相 | 101 |
| 己三 師於壇城為弟子灌頂之法 | 102 |
| 庚一 修彩土壇城法 | 102 |
| 辛一 繪壇城法 | 102 |
| 壬一 擇地儀軌 | 103 |
| 壬二 預備儀軌 | 104 |
| 壬三 繪壇城儀軌 | 106 |
| 辛二 修壇城法 | 107 |
| 壬一 自生對生相異 | 107 |
| 壬二 自生對生無異 | 107 |
| 庚二 修布繪壇城法 | 109 |
| 庚三 修身壇城法 | 110 |
| 庚四 修灌頂法 | 111 |
| 辛一 給弟子灌頂法 | 111 |
| 壬一 入壇城 | 111 |
| 壬二 入後灌頂 | 112 |
| 癸一 瓶灌頂 | 112 |
| 癸二 秘密灌頂 | 114 |
| 癸三 智慧灌頂 | 114 |
| 癸四 名詞灌頂 | 115 |
| 辛二 給諸尊灌頂 | 116 |
| 戊二 道次第及灌頂之關係 | 116 |
| 戊三 守護三昧耶及律儀 | 117 |
| 戊四 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 | 117 |
| 導讀者簡介 | 120 |
| 編輯委員簡介 | 121 |

